黨國英: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
用均衡的說法來講長寧區的規劃,我覺得不是一個太好的例子,關于均衡,我們經濟學甚至空間當中是有說法 的,我一時不好用這個詞來評價。我覺得有兩點作為評價的指標,第一,單位建成區域的面積產生的GDP;第二,居住品質。我認為這兩點恐怕和效益、平等能有一個結合。
我特別注意到,朱所長講的區域當中的居民區,包 括綜合區當中的居民住房占地是 25%,東京是多少呢? 2011 年是 59.2%,2017 年最新的數據是 60.2%,這個數 據是金德鈞先生提供的。我們不算居民區,只算經濟發展 區,經濟密度就要比東京低,所以這個要算細。
我個人贊成哪一個?我個人贊成東京。因為東京的居 民區轄區面積比較大,剛才說達到 60.2%,居民住得寬敞, 寬敞特別重要。你想象現在和東京比,這個數字就是全國的好幾倍。我想借這個機會表達一下我的觀點:我們這個 規劃極大壓縮了居民區占城市建設區的比重,這是我們中 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色。我了解的這個數據,歐美大概是 45%,東京更高,那么東京是不是經濟發展受到影響?當 然不是。轄區每平分公里達到 33 億,這是很了不得,深 圳水平最高 11 個億,深圳水平最高比全國水平要高。這 問題要來了,把居民區域擴大其實有經濟效益,因為你吸 引高品質的人在這居住,其實有利于發展高端產業。就把 GDP 總量跟提高了,這是一個。更為重要的是,人口密度 住得高了以后,一系列的問題,我認為國內嚴重缺乏研究。(完整案例詳細內容點擊進入)